连云港称供热管道炸裂是隐私不能透露,又是实习生的错
文丨宗威
又有地方12345的回复,让人震惊到掉下巴。
据媒体报道,江苏连云港市海宁西路与惠苑路交叉口处,近日发生一起供热管道炸裂事故,造成附近车辆和商铺不同程度受损,好在没发生人员伤亡。
从网传视频来看,现场画面还挺吓人的:在一声巨响后,黑色泥浆夹杂着白色热气,喷出有好几层楼高,留下一地的淤泥,附近商铺一片狼藉。事发时正值晚高峰,没有人员伤亡已属万幸。
然而在事故发生之初,有媒体在联系连云港12345,询问事故详情时,被告知“这属于隐私,暂时不能透露”。
管道炸裂事故是隐私?这一回应实在太“炸裂”。
在媒体求证连云港12345时,管道炸裂的视频早已在网上流传。接线人员莫非手机没联网,觉得这事外界都还不知道?或者认为打电话的人没必要知道这事,所以用“隐私”说来搪塞对方?
在引发舆论关注后,连云港有关部门表示,网传录音或存在不够完整、断章取义,正在调查核实。
完整的录音是什么样子,确实有待核实。但管道爆炸,事关公共利益,媒体询问事故详情,问的应该都是公共领域内的问题。围观者实在很好奇,是什么问题,让接线人员说出了“隐私”的回答。
最新的消息是,有媒体记者再次拨打12345,一名接线组长告诉记者,这名话务员系实习生,因接线经验不足、理解有偏差,造成误会。
这位接线组长还说,话务员说“隐私而不能透露”,针对的不是管道炸裂这个问题,而是因为对方来电提到“网友反映”,话务员以为对方咨询事宜涉及某位市民的隐私问题,连云港称供热管道炸裂是隐私不能透露,又是实习生的错因此作此回复。
按照这个解释,媒体曝光的录音,应该没有断章取义,而是因话务员是经验不足的实习生,误解了媒体的问题,而导致了这一误会。但这个误会的源头,听完后仍让人一头雾水。媒体提到网友反映有管道炸裂,怎么就跟市民隐私牵扯在一块了呢?话务员就算是实习生,连基本的公私领域都分不清吗?
可能有人会说,12345接线人员也是普通人,谁都有说错话的时候,没必要硬抓着不放。可问题是,12345是政府的门面担当,是很多老百姓信赖的权威信息来源,对接线人员的要求,自然不能等同于普通人。

供热管道炸裂是公共事故,任何人都有权利咨询和求证,接线人员回复“隐私”,容易给人一种藏着掖着的感觉,好像里面有什么秘密。而且公众还有一重担忧:面对媒体都这么“谨言慎行”,对于普通大众的咨询,接线人员们会不会更加敷衍,动辄用“隐私”来搪塞?
其实,从事故发生后连云港政府的反应来看,可以说是很快了:登记商户和车辆受损情况,安排高压水枪冲洗淤泥,联系供热企业紧急修缮……当天晚上10点左右,现场道路基本恢复通畅,该赔的也大都达成了协议。
所以,对当地来说,这原本可能只是场普通事故,因为12345的回应,生生给整出了舆论事故,着实有些不值当。
据当地透露,事故原因初步判断是由于管道老化,试气过程中蒸气压过大导致管道爆裂。这些管道是不是合乎标准,之前的维护工作是否到位,这些都是公众第一时间想知道的内容,媒体不过是代人们问出这些问题,好让大众尽快知道详情。对媒体的回避,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大众关切的回避。
然而,面对大众关切,12345一开始说是隐私,还没调查核实清楚呢,当地就说录音存在断章取义的可能,这会又说是实习生闹出的笑话,不少网友怀疑,相关部门是在甩锅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,当地还需有个权威的调查和正式的说法。比起这句话是实习生还是正式工说的,人们更关心,如何不让此类事情重演。